上週末準備了碗粿料
泡香菇 洗蘿蔔乾
用食物調理機打碎(切食材太累人)
然後熱油鍋
加了點老媽的愛心爆油蔥
將香菇末 蘿蔔乾末
還有火雞絞肉一起炒炒炒
加了點醬油 糖 些許五香粉 白胡椒 黑胡椒 還有X籣醬油膏一小陀
讓碗粿料看起來油油褐金色
就熄火盛起
當天沒力作碗粿了
只好冷藏
一直拖到週二才有衝勁繼續做

根據楊桃文化網站的碗粿食譜
準備了一杯在來米粉 兩大匙太白粉 鹽些許 一杯微溫水 兩杯滾水
乾料先混合好
加入一杯溫水 調成粉水
然後倒入兩杯滾水 會成濃稠狀...嗯...
食譜果然是騙人的啦~
我只看到比牛奶稀的粉水 一點也不濃稠啊
幸好食譜也有說 可以隔水加熱粉水 讓它轉為濃稠
突然冒出隔水加熱這步驟...
連忙將蒸鍋上的蒸架移開
開中火 右手用鍋夾夾住鍋子 左手不停攪拌
(這一定是碗粿的隱藏版關卡 嗚)
每半分鐘就拿出來 查看濃稠度
(一公斤的重量 誰有辦法懸空夾那麼久啊 大哭)
等到粉水變成優酪乳的濃稠度即可
因鍋子仍有熱度
會讓粉漿達到優格的濃稠度喔

拿出Wilton 矽膠模 灌入八分滿粉漿~
(可以灌到九分滿喔 因為是第一次炊碗粿 怕成品爆漿)
這不是塞奶奶的 也不是塑膠模
米國這幾年出了許多矽膠廚房用具
承受熱度從400度F - 550度F(200度C - 275度C)都有 記得參考產品說明
灌了十二個模子
剩餘的剛好兩個日本瓷碗的量
瓷碗的粉漿有更稠的感覺吧?!
因為最後才倒出 非常稠啊

舖上碗粿料 愛吃多少就舖多少
等待進蒸籠中 排排站
大火蒸個十分鐘
成品出籠嚕
變得有點透明
等溫度略降 模緣略拉扯一下
小巧碗粿就彈跳出模 不黏不沾 形狀完美
淋上醬汁 (X籣醬油膏 + 一些冷開水 + 蒜末)
小孩吃兩顆 女生吃兩個配碗魚丸湯 男生吃個半打剛剛好~
心得:
碗粿沒有想像中的難作 呼
矽膠模真好用 西點中點都適合
(水果塔 瑪芬 布丁 碗粿 仙草凍 打算拿來試小巧肉圓)
調粉漿時 突然想起美術雕塑課的石膏漿
差別在於不用隔水加熱 會自動變稠變熱 (石灰+水= 化學變化 有熱能喔)